首頁 > 唐密在華
唐密從印度發源到漢地一共有十位祖師,分為兩個系統:
唐密付法系統八位祖師:
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樹菩薩—龍智菩薩—金剛智—不空—惠果—空海。
唐密傳持系統八位祖師:
龍樹菩薩—龍智菩薩—金剛智—不空—善無畏—一行—惠果—空海。
各祖師簡介如下:
一、大日如來
昔者釋迦世尊,夜睹明星悟道後,以法身佛(大日如來、毘廬遮那佛)身,於色究竟天秘密心殿中,自受法樂,常恆不斷,演說自內証三摩地法,傳之金剛薩埵。
二、金剛薩埵
金剛薩埵在法會中,親受法身如來的灌頂,繼承密教法燈,將此教義蒐集整理,求如來許可傳世,大日如來告誡說:「汝等將來,在無量世界,為最上乗者演說,於現生的世間,獲出世間的悉地成就。」金剛薩埵遂將之藏於南天鐵塔,以待有緣。
三、龍樹菩薩
如來滅後八百年,有一大士名龍樹誕生於南印度,以七芥子,打開南天鐵塔,受金剛薩埵灌頂,誦持秘密最上曼荼羅教法,修月輪觀弘傳人間,後人尊為龍樹菩薩。
四、龍智菩薩
龍樹的弟子龍智菩薩受法後修行精進,位登十地,於那爛陀寺傳法,住磔迦國大菴羅林,玄奘赴印取經時,曾就其學「中觀論」及「百論」。
五、金剛智阿闍黎(西元671年-西元741年)
金剛智阿闍黎,南印度人,婆羅門種姓,生數歲,日誦萬言,往中印度那爛陀寺,親近龍智菩薩,遍學大小乗及瑜伽三密陀羅尼,通三藏,遊師子國,登棱伽山,唐開元七年(西元719年),師四十九歲來唐,迎住大慈恩寺、薦福寺,所到必建大曼荼羅灌頂傳法,時禪宗大智禪師(義福)、大慧禪師(普寂)、不空皆執弟子之禮,譯「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七俱胝陀羅尼經」等咒法,開元二十九年,師七十一歲,圓寂於洛陽廣福寺。
六、不空阿闍黎(西元705年-西元774年)
不空阿闍黎,唐中宗神龍元年(西元705年),生於北天竺,婆羅門種姓,父母早逝,依叔父長大,十歲到甘肅武威,遊山西太原,十三歲初履長安,逢金剛智傳法,叔父遂將他交給金剛智,學習梵文及咒語,十五歲出家,二十歲在廣福寺受具足戒,金剛智認為不空為大器之才,授以金剛頂經奧義及五部灌頂。
金剛智圓寂後,不空銜師命及玄宗敕,再赴進度,得到龍智阿闍黎及普賢阿闍黎授法灌頂,取回密藏及諸經論五百餘部、本三昧耶、諸尊密儀、形像壇法、標幟文義,無不盡源,翻譯經典一百六十部二百零二卷,譯成「金剛頂經」,完成金剛智未竟之志。不空有弟子含光、惠起、惠果、惠朗、元曉、覺超六人,傳法不絕。
不空和真諦三藏、羅什、玄奘同列我佛經四大翻譯家。
七、善無畏阿闍黎(西元637年-西元735年)
善無畏阿闍黎,中天竺人,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王之後,十歲統兵,十三歲嗣位,毘弟不服稱兵構亂,平亂後,讓國出家,在那爛陀寺跟龍樹弟子達磨掬多學瑜伽三密,受諸印契。
善無畏遊行全印,遍禮佛陀聖跡,入雞足山,為迦葉尊者剃髮,受觀音菩薩摩頂。師掬多告曰:「善男子,汝與震旦有緣,今可行矣!」畏遂出國赴唐,至大唐邊界,護法神禮足告辭曰:「再往東即唐國,非弟子護法範圍,有文殊菩薩護師法。」
畏初過北印度,聲譽已達中國,睿宗詔大臣若那及將軍史獻出玉門以迎,開元初,玄宗夢與真僧相見,風儀爽俊,玄宗躬御畫之殿壁,開元四年(西元716年),畏至長安,與夢中僧符,帝悅有緣,供於皇宮內道場,寵賜非常。
畏性恬簡,靜慮怡神,時開禪觀、獎勵初學。一行禪師,系出名門,帝王所重,師事善無畏,集為大日經疏。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善無畏九十九歲,圓寂於禪房,二十八年葬於龍門廣化寺之旁,定慧所熏,全身不壞,每有旱澇,民皆祈請,隨有徵驗。贈鴻臚卿,以加榮寵焉!
八、一行禪師(西元683年-西元727年)
沙門一行,唐朝河北省鉅鹿縣人,高宗弘道元年(西元683年),生於魏州昌樂,名遂,郯國公張公謹孫,聰穎出眾,過目不忘,十五志學,披玩經史,學備九流,二十一歲,父母雙逝,投荊州嵩山北宗七祖普寂禪師出家。
一行出家後,除學禪法外,曾隨師親近金剛智,數度諮詢,一一指授,略無遺隱,入壇灌頂,受陀羅尼法。
開元十二年,詔善無畏譯「大日經」,沙門寶月譯語,一行筆受,刪綴辭理,妙諧深趣,上符佛意,下契根緣。成大日經疏。
一行遊行京城,飽學碩儒,無不諮度,精於易數、天文、人文、自然等領域,漢朝洛下閎造太陰曆,曾說:「八百年後,歲有一日之差,屆時當有聖人修正。」玄宗命他測黃道子午線,予以修正,著開元大衍曆,一直沿用到清朝。法國巴黎聖朱努培圖書館,將一行和牛頓,並列為古代二大科學家。
開元十五年(西元727年)九月一日,一行重病,十月八日,自行沐浴淨衣,趺坐正念,泰然圓寂,享年僅四十五歲,諡太慧禪師。
九、惠果大師(西元746年-西元805年)
惠果大師,俗姓馬,唐京兆昭應縣(今陝西西安市臨潼區),九歲出家,師事青龍寺聖佛院曇貞和尚(大照禪師),十七歲,晉見不空阿闍黎,不空一見,知道他才是興法的人,破格收為徒,教授「大佛頂」、「大隨求」、「普賢行」、「文殊讚」等法,十九歲,不空為他灌頂,投花得轉法輪菩薩身,二十歲受具足戒,二十二歲,先學「金剛頂經」,又從善無畏弟子玄超學「大日經」及「蘇悉地經」,得傳法阿闍黎位。
代宗召對談法要,為內道場之護持僧,住青龍寺東塔院。
惠果二十歲時,已精通經、律、論三藏,不空傳授他金剛頂五部大曼荼羅法,及大悲胎藏三密法門,真言密契等,囑精進努力,以報佛恩。不空圓寂前,在遺書中言:「我弟子修行圓滿的,有惠果等八人,二人不幸往生,你們要好好弘法,令法燈不絕。」
因此印可,代宗、德宗、順宗等三朝都尊為國師,惠果為國祈雨消災,無不應驗。弟子中,有爪哇的辨弘、新羅的慧日得胎藏界傳法灌頂,許可得阿闍黎位。劍南的惟上、河北的義丹,授予金剛界的傳法灌頂,義明供奉,得金胎兩部灌頂,得阿闍黎位,其後義明不幸早逝。
德宗貞元十八年,惠果五十七歲,開始臥病,順宗永貞元年(西元805年)五月,第十八次遣唐使留學僧空海來華,惠果認為他是最適當的傳承人選,遂於六月至八月間,密集為空海一人設壇,舉行金剛界及大悲胎藏兩部及傳法阿闍黎灌頂。
十二月十五日,惠果在青龍寺東塔院圓寂,世壽六十,僧臘五十一年,戒臘四十。是為唐密真言宗的七祖。
十、弘法大師空海(西元774年-西元835年)
空海既得真傳,代表弟子,撰寫「大唐神都青龍寺故三朝國師灌頂阿闍黎惠果和尚之碑」。
弘法大師空海,日本光仁天皇寶龜五年(西元774年),誕生於讚歧國善通寺町,父親佐伯直田,母親阿刀玉足。
佐伯氏是早期移民日本的漢族(稱為歸化人),因祖先曾隨桓武天皇東征有功,受封在該地,因此為當地富豪。母親家族移民時間較短,當時保持著說唐語(即今河洛語、閩南語、台語)的習慣,空海自小和母親說河洛語,十歲開始到京都,隨舅父讀四書、五經、春秋、左傳等,並學作詩、寫書法等中華文化。
空海宿慧早發,二十歲即思索人生真理,他機緣巧合的遇到勤操和尚,傳他虛空藏求聞持法,並勸他出家,此後十年間,空海在山間海陬修法,並在大安寺、元興寺、官大寺、唐招提寺,學習佛教教義,虔修密法。
三十一歲時,政府又為第十八次遣唐使,招募留學僧,空海因舅父的關係,得到這個難得的機會,西元805年,一行人歷經千辛萬苦到達長安,先和般若三藏及牟尼三藏學習悉曇梵文半年,般若三藏發現他資質優異,推薦給當時唐密第七代座主惠果大師,惠果看到空海非常高興,開示「金胎不二」的密教奧義,並於該年的六到八月間,為空海作結緣灌頂、受明灌頂級金胎兩界灌頂,並將密教第八代座主的位置,授予空海,為取名「遍照金剛」。
德宗貞元二十一年(西元805年)十二月十五日,惠果圓寂於青龍寺東塔院,空海為撰寫碑文,處理好上師的後事,即刻啟程返日本,西元806年三月十七日,到達日本,五月平成天皇即位,是為大同元年。
空海返日後,很快得到皇室的認可,接受他灌頂傳法,空海也推動教育,培植弘法人才,辦理社會福利,幫助弱勢,協助水利建設,裨益民生。嵯峨天皇弘仁六年(西元815年),御賜高野山給空海,永作弘揚密教道場。
承和二年(西元835年),空海已經六十二歲,一月八日空海在皇宮中進行「後七日御修法」,為國家消災祈福,一月底,空海終於不堪勞累,病倒了,他開始斷食,不斷修持慈氏念誦法,三月二十一日寅時,他走入最後留身的奧之院,入定留身,以肉身和彌勒成為一體,永作鎮山護國之寶。
延喜二十一年(西元921年),醍醐天皇追封空海「弘法大師」諡號。是為唐密八祖,東密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