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一吉大阿闍黎自十八歲高中時期開始至二十歲左右,因主修藝術而受到全方位之藝術家葉世強老師的影響及啟蒙。因葉老師本身習禪,進而開始接觸宗教,涵蓋儒、釋、道等,當時較為偏重道家之養生之術,同時學習太極拳、南少林等武術。二十歲時,因看病結識國醫張紹元中將,從師張中將藉由修道真正瞭解何謂打通任督二脈之奧義,因而開始練形馬功、學習中醫並研究道醫。同時參研佛法妙雲集入中論(印順導師著),並參學台東東禪寺曹洞宗道場。二十一歲至服役前,於十方禪林書院向南懷瑾先生學習易經、莊子、列子等。
二十四歲後,至高雄妙通寺皈依廣欽老和尚,同年出家受三壇大戒。後至十方禪林書院學習四年,並參訪香港寶霞和尚學習穢跡金剛法要及製作(雕刻)金剛蓋杵及裝藏等;習太極拳、太極劍、太祖棍、五禽戲、達摩易筋經、十八 羅漢拳,同時擔任男眾輔導、知客僧與監院等職。1986年接觸印度瑜珈系統。1989 年任監院職事時告假至各地參學。1993年於台灣佛教界長老 欽因老和尚座前承接賢守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北平廣善寺第十三代法脈一系。1989年至1994年間,禪修、閱藏及參學(包含華嚴疏抄,天台法華,四部阿含等),在此期間,經友人引見結識大溪簡建德老居士,學習曹洞默照禪法。1994年至中國福建廈門南普陀佛學院,參加南懷瑾先生主持之禪七,七日禪修而「有省」,對佛法的修証有真實的體悟。1995-1996年駐山專修。與台灣正賢阿闍黎學習古義真言宗,赤松院中院流十八道。1997年至四川成都接受昭覺寺長老欽定老和尚灌頂大威德法等。至山西太原五台山果護長老學習普明大日如來儀軌。同年由西安朱文革先生引薦至四川忠縣拜見仙師張義尚先生,得受三丰祖師一脈傳承之南派龍虎丹訣及李涵虛仙師西派口訣與閔小艮真人北派上品丹法天仙心傳等。
1997年(平成九年)至日本真言宗智山派寶藏寺拜師僧谷口隆昇僧正為師,大本山高尾山藥王院大山隆玄御貫首為得度授戒師。由總本山智積院取得度牒,僧籍為日本真言宗智山派。1999年(平成十一年),至總本山智積院道場跟隨教授阿闍黎倉松隆觀先生四度加行勤修,開白禮拜行、結願十八道、金剛界、胎藏界、不動護摩成滿,取得真言宗智山派管長大僧正加行勤修証書。2001年(平成十三年)取得總本山智積院道場開壇傳法灌頂勤修許可,並取得日本真言宗智山派傳法阿闍黎之位;同年成為傳法阿闍黎大律師補命,於下野觀照院跟隨悉曇阿闍黎兒玉義隆僧正學習悉曇十八章,取得悉曇書寫功成法軌相傳書之授與。2001年自廣州光校寺接禪宗法脈於本煥老和尚,為臨濟正宗第四十五式,光孝堂上第二代常今少庵禪人;同時期由道門師兄朱沐塵引薦至古長安拜陳式太極隱逸高人崔玉潔師父為師,並與師及師兄三人入終南(翠華山)研習陳式小架,做為自己修行上助道之緣。2003年(平成十五年)5月,取得總本山智積院寺務長權大僧正小林照宥師練行勤修許可,真言宗智山派管長大僧正宮坂宥勝師賦與練行勤修証,為權少僧都補命。
2006年(平成十八年)寶藏寺谷口隆憲為師僧,三年間山上專修。2009年閉關,得到悉曇血脈傳承之加持,感於梵文之重要與影響,並對唐密與東密之差異性加以釐清整理。2010 年發願弘法以報佛恩,同年整理大正藏、續部、孔雀明王儀軌梵文版,含十小咒等,成立梵文翻譯工作小組,完成古琴釋談章普庵咒梵文版。2012年成立社團法人台北市悉曇吉祥成就會。2013年完成梵文還原«妙法蓮華經第二十六陀羅尼品»及讀誦部分。彙編:不空譯的«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一卷»及«法華曼陀羅威儀形色法經»,將天台法華經:顯密融圓不二之教相、事相加以整理。同年再次悉曇灌頂傳授第一會京都真言宗御室派仁和寺「悉曇許可灌頂以及弘法大師真言教學」「梵字悉曇的意義」。2014-2015年京都仁和寺學習悉曇梵文。2016年於日本京都仁和寺圓滿取得悉曇大法師位。2019年京都真言宗總本山智積院傳法大會「豎義勤修」。2020年京都真言宗總本山智積院傳法灌頂「便壇勤修」取得傳燈大阿闍黎位。
釋一吉大阿闍黎自24歲出家後長期參學與勤修佛法,得各大宗派精隨滋養,仍未改其少年時之藝術情懷,除戮力修行弘揚佛法外,亦不忘傳承中華文化之志,透過邀請業界名師傳授茶道、花道、易經、書道、佛像雕刻等課程或演講,讓奧明院之學員有機會對文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本次線上展出畫作,為釋一吉大阿闍黎自2016年起於日本四國八十八靈場遍路所的朝聖之路中的速寫畫作。所謂速寫,依不同主題難度,必須於15-30分鐘之內或用鉛筆、或用炭筆、或各種作畫者本身熟悉之工具將人、物、景之形、體、架構等等在有限時間內將其神韻、精神傳達、表現出來。速寫可視為完成或是未完成之作,亦可作為水彩、油畫或其他創作作品等等之前期準備工作,用以研讀、解析其構圖、內容、思考表現形式以作為未來創作作品之用。此次展出作品,使用之主要媒材為水彩紙和鉛筆。與2022年12月25日於奧明院官網文化廊展出之台日采風速寫畫作(多數為大阿闍黎高中至出家前的作品),可看到從年少時期至知天命之年後的畫風轉變。年輕時的畫風恣意揮灑、瀟灑質樸、粗曠細緻兼而有之、且筆力遒勁,現在的畫風則展現出不急不徐、緩緩前行、靜謐安然、細緻溫柔的線條和筆觸,透過留白給予畫面呼吸的空間,讓觀者有無限的想像,雖未至現場但宛若身臨其境。
(可點選畫作放大欣賞)